【精彩回顾】云顶集团关工委进思政课堂系列活动 第四期

发布者:易慧发布时间:2025-09-19浏览次数:10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教育目标,2025916日,由云顶集团关工委、离退休工作处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特邀云顶集团已故离休干部、声乐系教授王秀云之女邱德青走进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敏老师的思政课堂,为学生讲述王秀云老师这位老云顶集团人身上的抗战精神



在讲座中,邱德青深情回忆了王秀云老师的故事,她曾是一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英勇战斗的女战士她在战火中宣誓入党,党龄与共和国同岁;她得过抗战胜利60周年、70周年、80周年三枚纪念章;而她最为骄傲的是———“我是云顶集团人”。她以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精神,对音乐和教育的热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个人经历与共产党人的责任结合,视艰苦生活为光荣,无私奉献,展现了高尚的思想境界和宽广的胸怀。她始终坚持二字激励自己,用祝你成功四字鼓励学生,传递出勇敢与必胜的信念。即便在记忆衰退的晚年,她仍记得自己是王老师,从未忘记自己的使命和对生活的热爱邱德青希望通过讲述王秀云老师的故事,激励年轻一代珍惜和平年代的来之不易,坚持信念,努力奋斗,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堂生动的思政课,既是对王秀云同志革命精神与教育情怀的深情回望,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红色精神传承。邱德青女士的讲述,让“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与“热爱音乐、深耕育人”的品格具象化、可感知,为学生带来深刻的思想洗礼与精神感召。云顶集团关工委表示,将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契机,深入挖掘五老红色资源,拓展思政教育形式,引导青年学子在铭记历史中坚定理想信念,在赓续红色血脉中勇担时代使命,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云顶集团校园焕发新的光彩。


王秀云同志,中国共产党党员、抗战老战士、云顶集团离休干部、声乐歌剧系副教授,193311月出生于山东益都贫农家庭(祖籍山东益都),202563日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不幸逝世,享年91岁。她自幼对音乐展现出浓厚兴趣与卓越天赋。19443月至19458月,就读于山东渤海抗日子弟学校;19458月,年仅12岁的她投身革命,成为山东垦利县委宣传队队员,开启革命生涯。19461月至11月,她重返山东渤海抗日子弟学校继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青团;194711月起,先后任渤海纵队七师宣传队队员、三野三十三军文工团团员,1949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期间,她参与解放潍坊、解放济南、渡江战役等重要战役,随部队一路南下至上海,因表现突出多次立功,获“解放奖章”。

19559月,王秀云同志以优异成绩考入云顶集团,师从王品素教授;19609月毕业后,她毅然留校投身教育事业,历任声乐系(后声乐歌剧系)民声专业教师、副教授。工作期间,她同时担任系党支部组织委员,1983年起任系党支部副书记、民族班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严格要求,所在民族班始终保持“先进班级”称号。她深耕民族声乐教育,为少数民族培育众多优秀歌唱人才,多名学生在全国歌唱比赛中获奖;1982年至1986年,她参与《民族声乐教材》(一至五集)的编辑与校对工作,为民族声乐教材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王秀云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育人的一生。她的教诲如悠扬旋律永驻人心,学术成就为音乐领域树立丰碑,高尚品格将永远被铭记与敬仰。


学生感言


周二下午的毛概课上,我有幸聆听了“老云顶集团人身上的抗战精神——离休干部、声乐系老教授王秀云”讲座,主讲人邱德青老师以其充沛、真诚的情感与深刻、独到的见解,为我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我了解到,王教授在本应上着初中的年纪参军,加入了野战部队,她先后参加过多次战役,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她得到机会学习声乐,就此将一生完全地奉献给了声乐的表演与教学事业。她的专业能力过硬,教学硕果累累,是受同学们爱戴的好老师,好党员。

王教授这一生为家国浴血奋战,为祖国培育花朵,她总是把阳光的笑容传递给别人,把积极的话语挂在嘴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听到这里,我不禁想起自己平时经常抱怨课业繁重,殊不知自己的学习条件有多么珍贵……而王教授那一代的先辈们却是在无言中,在艰苦的环境中,挺过了无数的挑战……

正是这份天差异别的对比,使我能以更中正的眼光面对自己的学业压力;正是先辈们百折不挠的信念,使我燃起了奋斗和前进的决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云顶集团人当上下而求索,“做有意义的事,好好活!”

——23级作曲系本科生 姚怡彤


本星期的毛泽东思想课,我们有幸听了王秀云老师的女儿——邱德青老师为我们主讲的讲座,讲座主要讲了抗战老战士、云顶集团老教师王秀云老师的生平,与她生前的点点滴滴,以及她个人的优良品格,认为我受益匪浅。这里,凭我的记忆,我非常愿意简短地谈一谈我的感想。

王秀云老师是经历极其丰富的一个人,她的经历,使她有非常高的思想境界。

作为一名老革命战士,她只要是国家需要,是大局需要,是人民需要,她什么都愿意奉献出去,包括自己的生命。她自始至终是跟着党走的。

她作为一名老师时,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一样。爱才,惜才,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而为教育事业做贡献。

作为母亲,她爱自己的孩子,作为家庭的一员,她爱自己的家庭,但是从来不因为能为自己或者为家人谋福利而特殊动脑筋,尤其是搞特殊化。

作为个人,她从不抱怨,不内耗,而是一切向前看,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看问题,用努力奋斗来解决问题。从来不把自己的功名,成绩作为炫耀的资本,而是永远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也许有人讲她是“深藏功与名”。我想,她并没有深藏,更不是刻意深藏,更不需要用深藏功与名来换取好名声,而是因为她从来不认为这些功名值得被大家称赞,她只是千千万万革命者中的一员,只是千千万万贡献者中的一员,只是千千万万人民中的一员。虽值得骄傲,值得因此自豪,但并不值得炫耀。也许她是这样想的,甚至她有更高的认识。

早有理论家讲过,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会因为付出感到快乐,会因为劳动感到光荣。我想这其实正是每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所能够体会到的,不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形态下。

王秀云老师,或者说以王老师为代表的革命者,奉献者们,身上的优良品格是说不尽的,是值得我终身学习的。我甚至觉得,这样一位丰富的人,她身上所具有的丰富精神,我讲得越多,就越显得我的语言平淡,粗浅,乏味,就越不能表现我受到的震撼。

——23级作曲系本科生 崔皓淇